网站首页 >> 理论研讨 >> 正文
两会观察丨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3-09 07:11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管筱璞 李灵娜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如何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

  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今年全国两会,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首次全国两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要先行先试、内外兼修,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抓好城乡融合、区域联动,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重大改革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披坚执锐、攻坚克难”“通过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性障碍”“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多次谈到“改革”。党的二十大以来,更是如此。

  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两会会场之外,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深化改革,同样高度重视、念兹在兹。

  202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时强调,抓改革要进一步聚焦问题、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在建设法治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多下功夫。

  春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再次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强调要瞄准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和民生领域的难点痛点问题,设置改革议题、生成改革方案,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从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到密集会晤访华外国政要、出席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并举行外事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出席一系列重要活动,释放以更大决心和力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烈信号。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总目标一以贯之,实践要求一脉相承。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我们更加充满信心、更加富有力量。

  贯彻好“六个坚持”原则,确保改革航船稳舵前行

  新的起点,新的部署,新的出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提出“六个坚持”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

  “‘六个坚持’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长期探索实践中形成的。回顾40多年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可以对这六条重大原则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说。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擘画,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

  十多年来,2000多个改革方案落地,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等各个领域。环顾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新川村曾被称为‘坐在垃圾堆上数钞票’。”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分享了“千万工程”建设带给村子的巨大变化。新川村关停了十多家落后的石矿和高能耗企业,融入新能源产业链,同时鼓励村民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特色民宿,如今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生态优势”变成了“民生福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户籍制度改革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让1.4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个人所得税改革惠及2.5亿人……改革给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守正创新——

  2025年开年以来,电影《哪吒2》持续火爆、热度不减。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用“哪吒”来比喻成都的发展,“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打破常规,突破自我,守正创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坚持“守正创新、先立后破”。“守正是根基,创新是方法,久久为功‘先立’,蓄势奋进‘后破’,四者辩证统一,共同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谢茹表示。

  守正,就是要守住方向、守住原则、守住立场、守住根脉。创新,就是要把握大势、回应现实、敢闯敢试,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打开事业新天地。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2024年9月,杭温高铁正式通车。其中义乌至温州段,是我国第二条民资控股建设的高速铁路,也成为民营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成功案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随着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市场壁垒进一步打破,民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意愿、能力和水平将继续提升。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升行政效能和水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法治元素,让不少代表委员印象深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和提升行政效能的内容比往年都多,表明了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视程度。”

  坚持系统观念——

  “当时有人问,这是‘APEC蓝’,能持久吗?我回答他们,这并不是短暂的蓝天,几年后它将是永久的蓝。”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政协联组会,回忆起10年前的一个细节。

  久久为功,必有回响。“十四五”以来,全国重污染天数比例稳中有降,2024年为0.9%,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北京市只有2天重污染,历年最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进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举措持续发力,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无论是国有企业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还是科技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一往无前、蹄疾步稳。

  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破。这是“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必胜信心。

  过去一年,改革开放有新突破;新的一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改革”作为关键词,出现了40余次。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2024年,我国重点领域改革步履铿锵、不断深化。

  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持续扩大,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

  “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规定做法,制定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规范地方招商引资的措施”“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对于“改革”,全国政协委员、辽宁海帝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宪感触颇深。“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带来积极变化,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推动我国民营经营主体占比进一步提高,如今民营企业数量是2012年的5.2倍。”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改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年两会我带来了健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长效体制机制的建议。”金宪建议,为避免内卷式竞争,可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统计、评价考核及利益分享机制,不断提高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从根本上打破区域壁垒,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

  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

  以科技现代化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科学技术支出超1.1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7%;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超2.6万亿元。

  “近年来,我国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健全相关体制机制,不断优化配置创新力量和创新资源,依靠改革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钟瑛建议,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强化政策协同,扩大开放合作,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创新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方方面面都是为老百姓着想,村民们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镇苏呼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世功告诉记者,“2023年积石山地震让村里受了灾,灾后重建后,老百姓都搬进了新房子,土墙变成了砖墙。国家的好政策,让‘一老一小’也有了保障。”

  要“安居”,也要“乐业”。马世功说,“村民们早就把牛肉拉面馆开到了上海、深圳、西安、杭州等地,我们也在想办法推动村里的‘拉面经济’提档升级,响应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要求,让更多老百姓住得好、能致富、有奔头。”

  “改革开放有新突破”有目共睹。国企、金融、财税、科技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行政村5G通达率超过9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89.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已达到95%;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4件……截至目前,不少“十四五”指标已经提前完成。

  改革永远在路上。国务院新闻办吹风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紧紧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部署,通篇体现改革精神和要求,强调要抓好年度改革任务的贯彻落实,既注重全面推进,又注重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特别是要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也是干出来的!”首场“委员通道”,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向中外记者讲述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底气所在。“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充足有力的宏观调控工具、有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撑和保障。中国经济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取得新进展。”

  春天的盛会,正在进行。春天的征程,已然开启。


版权所有:必威betway东盟体育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 2020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