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六个坚持”,当好“六个大员”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新时代工运力量
校工会 李蔚
鉴往知来,向史而新。2023年,注定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年,作为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发展即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目标的交汇点,面对着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作为新时代工会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是吃透内涵精髓,站稳根本立场,坚持基本观点,掌握科学方法,按照“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的具体要求,持续深入发挥好凝聚职工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初心使命,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为职工办实事、办难事,永远做职工最信赖的“娘家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新时代工运力量。
一、始终树立“人民至上”这个价值旨向,当好广大职工的“服务员”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177次提到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既是铿锵的宣示,更是坚定的行动。党的百年经验深刻的告诉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奋斗百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经验,它是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强大战斗力、伟大影响力的唯一源泉,也是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经历风雨、历尽磨难后,仍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职工事,无小事”,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份承诺。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运动走过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对于工会工作来说,做好新时代工会工作,就是要将工人运动的智慧和经验学习应用于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之中,俯下身子,沾点泥土,与群众亲切交流,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始终同党和人民在一起。
二、永远保持“自信自立”这个精神特质,当好广大职工的“领航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上世纪20年代,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共产党人在安源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运动,是中国工运史上自信自立的壮举,激发了全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纵观中国工会9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我国工人运动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工会人是有自信的,工会工作是有底气的。这种自信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正确领导,来自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来自于在党领导下的工会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来自于广大会员群众对工会工作的热爱和支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有了这种自信和决心,有了党的领导和职工群众的支持,工会人就一定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洪流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持续锤炼“守正创新”这个理论品格,当好广大职工的“培训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的领导不可能没有一点错误,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经历过许多艰难险阻,有过失败,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领导人民在团结一致的基础上,坚定的、彻底的、完全的纠正这种错误,一直勇于自我革命和善于自我改造,坚持用矛盾分析法进行内在的自我否定与扬弃,不断开辟社会主义实践新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这是我们能够守正创新的根本原因。工会的基本职责都有很多具体工作任务,只有通过创新思路,才能使工会的职能有效落地,才能真正体现工会工作的价值,才能适应新时代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围绕产业工会建设改革目标,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注重把握民主管理的规律,强化《工会法》《劳动法》等法规制度的执行。着力搭建培育平台,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职工的成长成才。
四、牢牢把握“问题导向”这个源头活水,当好广大职工的“纾困员”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矛盾运动永无止境,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进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准确把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性课题,并为此进行不懈奋斗。新时代工会系统要深化改革创新,建好职工之家,也要牢牢把握问题导向,强化改革意识,增强改革紧迫感,按照做强基层、着力创新的思路,推动改革及成果向基层延伸。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大力推进“互联网+”工会工作,拓展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式、做实服务项目,将资源和力量向基层倾斜,不断夯实工会基层基础、激发工会生机活力。将劳模评选、安全生产、基层单位建会、职工维权等工作与学习贯彻实践活动相结合,深入研究各项工作目标要求,把握共同点,抓住结合点,统筹协调,有序推进,确保把职工心中的问号拉直,难点解决,堵点疏通。
五、用好用活“系统观念”这个基本方法,当好广大职工的“规划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前进道路上,困难肯定很多,关键在于我们敢不敢迎难而上,敢不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不敢啃硬骨头。形势的发展、肩负的使命、职工的期待,都要求工会人要学会继续深化系统观念,聚焦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以落实工会“十四五”发展规划为牵引,全面深化工会改革,推动创新发展,丰富下沉资源手段,健全组织体系,发挥职责作用,以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的实效,持续推动工会改革向纵深发展,把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成为党的群众工作的坚强阵地。
六、必须拥有“胸怀天下”这个格局境界,当好广大职工的“宣传员”
《共产党宣言》郑重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是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就是坚持胸怀天下,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为最广大的职工群众利益而奋斗,是工会组织的鲜明标志。工会干部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汲取再一次出发的力量,将大会精神转化为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心怀“国之大者”,以提升职工幸福感为目标,加强对工会工作的评价和奖惩,把工会打造成直接为职工群众提供服务的基地,成为体现工会组织作用的窗口,做实叫响职工之家,确保工会工作始终与党同向,与职工同频,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加强智慧工会建设,讲好中国工人阶级故事,着力提升工会工作科学化水平,扩大影响力,凝聚起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